莫斯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说莫斯科没有眼泪)

莫斯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说莫斯科没有眼泪)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4-13 21:33:29115A+A-

莫斯科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莫斯科州的首府。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教育中心。就像上海之于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国际化大都市。

莫斯科面积2511km,人口1415万,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因为它有着800年的悠久历史,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古城。

一切都被时间慢慢雕琢,

如何在手指间建造莫斯科?

这座城市从不相信眼泪,

唯有爱是永恒的法则。

3354 《亚历山德拉》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片尾曲

1

2005年左右,我还不知道双胞胎是谁。

当时家里有张学友、伍佰、周杰伦的几盘磁带,我反复听。

一天晚上,我复习累了,不想听这些磁带,就打开收音机听节目。

收音机里播放着一首青春歌曲:

“莫斯科没有眼泪,雪下得很大,你又冷又憔悴……”

那首歌叫 《莫斯科没有眼泪》 。

那是我第一次听Twins的歌,让我觉得3354我恋爱了。

第二天去县城买了几盘双胞胎磁带和vcd,带回家反复听。003010 《恋爱大过天》 《风筝与风》 《脸红红》 ...................

双胞胎专辑磁带

后来上了大学,工作了,听双胞胎的越来越少。那些我当时熟悉的曲调和歌词,就像青春一样,一点一点的消逝。

直到昨天打开音乐软件,在今天的推荐里发现了一首熟悉的歌:《饮歌》。我忍不住点了“播放”。

曲调依旧,声音依旧充满青春活力。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像“来了又走了才知道”,完全不一样。

十几年前听了这首歌,只觉得是一首简单的情歌,“爱在最古老的国界里,再也逃不掉了。”为爱冒生命危险的画面跃然纸上。

现在再听一遍,很明显歌词表达的不止这些。“一连串的军队在街上戒备森严”,“不要让它因为苦难而崩溃”。显然,这不是简单的描述一段爱情。背后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查资料,果然。当许常德写这首歌的时候,他没有强迫它押韵。

他的写词灵感来源于俄罗斯的一部电影: 《莫斯科没有眼泪》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

103010发布于1980年。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弃妇的奋斗史。

17岁的打工妹卡特琳娜(Katerina)假装是一位有钱教授的女儿,参加了一个派对。在聚会上,她和年轻摄影师拉奇科夫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然而没过多久,拉奇科夫就抛弃了她,因为他知道卡特琳娜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人。

卡特琳娜终于知道,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一见钟情的金钱。

此时,她已经怀孕了。如果是国产片,女主大概会哭两声,闹三声,上吊自杀。但是卡特琳娜不会。

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她想起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功人士在聚会上说的话:“四十多岁你会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是的,虽然假感情结束了,但“人生才刚刚开始”,更何况我才十几岁。

凭着这个信念,她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从一个女工奋斗到一个女厂长,收获了真爱。

这一主题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允许任何人因为苦难而崩溃》完美契合。

1958年的莫斯科

3

03010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前苏联1958年。

当时全世界都在搞战后重建。

那一年,前苏联战术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战斗民族的军事实力。

那一年,一大批纪念公园、告别厅从俄罗斯的荒原上拔地而起,一大批建筑师、工程师、教授的名字载入史册。

那一年,

保证国土安全的军队,长期游走于前苏联街道,正如《莫斯科没有眼泪》中写的“一列列军队,在街上森严戒备”。

前苏联第一部手机

那一年,前苏联甚至研发出了手机,重500克,通话范围200公里,其科技实力在当时无出其右。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地铁、宠物文化、体育事业等,都在那一年蓬勃兴起。

当所有的基石都打得足够牢靠,因此没多久,前苏联的“火星”核导弹震慑了美国人,它也成为第一个将卫星送上太空的民族。

而所有的成功,都来源于一句话,亦即1980年这部电影的名字——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努力,于是有了千万个科学家,千万名战士,千万个建筑者,千万个女工“卡捷琳娜”。

它们如同千万颗繁星,汇聚在一起,努力闪耀光芒,最终照亮了俄罗斯的夜空。

静静的顿河

4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成为前苏联人的战后信仰,那么在这之前呢?他们的信仰也是这个吗?

是的。

无独有偶,听《莫斯科没有眼泪》、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同一期间,我正好在读《静静的顿河》。

这本书的背景设定于一战,以哥萨克人格里高利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在时代洪流下的身不由己。

哥萨克人

5

书中参加战斗的核心,主要汇集在俄罗斯的内部。

当时,俄罗斯的战斗派别分成三方:哥萨克、红军和莫斯科军队。

哥萨克是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社群,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和自由而战。

莫斯科军队则是沙皇集团的保皇派,希望把所有俄罗斯人都控于掌骨。

红军不用多说,由不堪受压迫的人民组成,意图推翻保皇派,降服哥萨克。

三个军团彼此混战,不依不挠,不死不休。

混战的人,从几岁的小孩,到七八十的老人,都参与其中。他们虽然各为其主,但都体现出共同的信仰——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格里高利告别家人

格里高利要去参加战斗时,他的女儿悲伤地哭了。这时,他的儿子——大概只有四五岁——立马训斥了妹妹:“哥萨克从来不哭,哥萨克要是哭——那就是最大的耻辱!”

伊万被哥萨克带回村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是格里高利的发小,他参加了红军。一场战斗中,伊万被哥萨克军队逮捕了。哥萨克们将伊万押回格里高利的村庄,所有从前的邻居、同乡都对他吐口水、扔石头、破口大骂。直到被打死那刻,他都没流泪,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只有一个希望:“千万别当着老婆儿子的面被打死!最好……赶快……(把我杀了)”

在一场战斗中,苏联红军占领了哥萨克的一个村庄,所有哥萨克人都被迫逃亡。

这当中,有两个老人。一个老人喝了一口酒,抱怨道:“我积攒的全部家当全都要完蛋啦!”说完,他满脸涨成了紫色,热泪盈眶。

另一个老头子这样劝道:“不要哭喊啦,特罗菲姆·伊万内奇。莫斯科——是不相信你的眼泪的!”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6

这本书,肖洛霍夫从1925年开始写,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早了几十年。

这里——《静静的顿河》第六卷第六十章,大概就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最早的出处。

而这样的精神和信仰,绝不会从一战才开始在俄罗斯形成,肖洛霍夫只不过做出了精准的归纳。

这种信仰,肯定自俄罗斯人存在于世那一天就开始发芽、成形、深入人心,因为只有这样,只有“不相信眼泪”,俄罗斯才会在一次次被击倒之后,一次次爬起来,成为公认的“战斗民族”。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万众齐心得进行战后重建。

只有这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才足以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只有这样,才会勾起一个词作人的创作欲望,去写下那首曾经传唱大街小巷的《莫斯科没有眼泪》。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