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噪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处理社区噪音扰民)

举报噪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处理社区噪音扰民)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4-15 6:22:3181A+A-

在浦东新区的一个居民区,一栋楼的新闻事件:,居民正在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每家每户都囤积了大量耳塞。原因是该楼502室的住户早前与楼上602室发生了矛盾。于是,一怒之下,他们就用了那台摇床,持续了五年。62号房间的卧室是主要的“攻击”目标。手机经过分贝软件测试,噪音最高达到68分贝。居民只能将床垫放在噪音较轻、勉强休息的客厅。其他居民也同样感到不安。72住着一对老夫妇。老人晚上睡不着,只好白天睡午觉。因为睡眠不好,他摔倒了两次,摔断了五根肋骨。除此之外,还有不睡一夜就不能正常上班的上班族,还有不能好好学习的中小学生……都是苦不堪言的。

无独有偶,在上海嘉定区的一栋楼里,每天凌晨1点,都会有一户居民“准时”拿着铁棒打地板,有时直到凌晨5点,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3年。原因是这户认为楼下住户制造的各种噪音影响了她的睡眠,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来反制她的行为。

第一,是侵犯邻接权还是环境污染?

在上述两起事件中,居民想了各种办法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包括上门劝导、向物业投诉、调解员调解、报警处理等。但都收效甚微。因为大家都把这种现象看成是单纯的邻里纠纷。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所有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这种权利是基于自己合理的生产生活需要,在行使自己的交通、通风、采光等生产生活需要的权利的同时,兼顾相邻方的权益。但两起事件中的居民长期故意制造噪音,妨碍了相邻方的合法权益,超出了其合理的生活需求。根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查询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国家标准》,医院、学校、机关、科研院所、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属于噪声敏感构筑物,室内噪声倍频程提升级限值为夜间35分贝,白天45分贝。虽然第一次事件中的68分贝是手机软件测试的结果,但也可以推断居民发出的噪音远远超过国家标准,造成环境污染。103010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第1229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1232条:侵权人违法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103010第61条还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消除危害;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争议,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此,此类事件不再是简单的邻里纠纷,应按照环境侵权责任纠纷处理。受害居民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其次,变压器和电梯产生的低频噪音也是环境污染

黄某买了江苏省海安县某开发商的房子。2011年4月,黄某装修了新房,但不久后,该居民楼一楼安装的变压器产生的低频噪音影响了该居民楼部分居民的生活。在黄等居民多次找开发商反映后,开发商降低了变压器的噪音,但仍未能解决噪音问题。一年多后,黄某失眠头疼。他早上摔了一跤,头部受伤,后来被鉴定为八级伤残。黄认为,变压器常年发出低频噪音,造成长期失眠恍惚,导致摔伤,故起诉至法院。

庭审中,经噪声监测,黄所住卧室夜间监测数据为43.7分贝。经司法鉴定,黄某长期失眠、反复头晕头痛与低频噪声有因果关系,其突发摔伤与噪声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认定。在法院的判决中发现,虽然低频噪音对人的生理的直接影响不如高频噪音明显,但近日,国内从事低频噪音研究的专家指出,低频噪音可直达人的耳骨,会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内分泌失调,人被迫接受这种噪音,因此容易产生烦躁、易怒,甚至失去理智。相关文献也记录了低频率

噪声对人体具有长期潜在性影响(包括功能性、器质性、精神性损害),一般认为,如长期生活在低频噪声环境中,可出现头昏、头痛、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状。虽然案涉变压器低频噪声超过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但由于该规范不适用于居民楼内为本楼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设置的设备噪声评价,故案涉纠纷不适用于上述标准,从而不具违法性,但不能据此否认其具有危害性。同时,因为噪声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污染者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污染侵权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一是行为人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二是存在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事实,三是污染环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噪音污染案件如何取证?

对于小区内邻居噪音扰民或者机器发出低频噪音造成的污染,业主可以采取合法的手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取证:

1、在交涉过程中对双方对话进行录音,固定对方承认制造噪音的证据;

2、请物业出具证明;

3、找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噪音监测,出具监测报告;

4、报警投诉噪音污染,形成出警记录。

根据《民法典》第1230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据此,对于因噪声污染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即如果事件中的居民作为原告起诉噪音制造者,对于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若因噪音影响产生对居民构成精神损害的事实,原告还可以举证,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江苏省的黄某一案中,黄某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承担举证责任,需提供长期失眠、反复头晕头痛与受低频噪声影响有因果关系的司法鉴定或诊断证明等证据。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