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发展的历程(抖音的发展概况)

抖音发展的历程(抖音的发展概况)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11-18 21:53:3567A+A-

最近几个月,一个名为Tik Tok的中国应用程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尤其是在邻近的亚洲国家。类似于Instagram,但Tik Tok的特色是15秒钟的假唱、舞蹈和戏剧短片。该应用程序是北京字节跳动公司正在构建的世界娱乐帝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Tik Tok的细节:

2015年,国内有几个抄袭Dubsmach的团队,我是其中之一。

下面是我15年夏天写的产品资料: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今天分析最大的BUG是,虽然稍微跳出了嘴对嘴的限制,但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个性化推荐。

时代发展到2015年了,我对这种先进的生产力还是一无所知。

当时我也分析了市面上的三款产品,其中两款让他们觉得很难坚持下来,对产品感觉最好的是Musical.ly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不好看的两个产品是小卡修和射击。我不喜欢小卡秀的原因写在下面。这里说说枪击案吧。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陈华是一个很折腾的创业者,她对互联网的嗅觉非常好。她在头条做内涵段的时候,做了节操选段。Dubsmach火到看到了一个爆炸机会,15年开拍。第二年,头条组建了IES团队,然后她先做了发布会头条,很快百万英雄涌现。

这周给陈华彤打电话,回顾15年的拍摄,她一句话的总结让我感触颇深:

推荐短视频必不可少。拍摄的时候没有这个知识,是我活该而不是我自己。

虽然当时的实际原因是我没玩过小卡修。

视频研发;d迭代和高并发,即使这些技术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底层信念结构是错误的,再多其他资源堆起来也是徒劳。

那时候我知道Aauto更快是靠推荐,头条是靠推荐,却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她看到了机会,但没有看透。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所以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什么是高级,怎么玩。

只有看透了,才能有真正的信仰,才能真正放开胸怀,拥抱先进生产力。

当年小卡修也发生过同样的问题。认知的底层没到。按照当时的执行,最多是最后一个小区。

在沙漠中建造城堡的地基总是不稳定的。

佩服自己,这篇《抖音的前世今生》发表于17年5月初。

然后字节跳动这家公司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火山小视频上,Tik Tok DAU刚刚突破100万。

但是Tik Tok的感觉看起来太熟悉了。

前世,Tik Tok

作者:潘銮

发布时间:2017年5月5日

自从影像技术诞生以来,全球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就是MV,音乐视频,音乐短视频,是所有短视频之首。但是拍MV很难,很多人可以在镜头前随意装模作样,没有多少人可以随时随地对着镜头说,唱。

Dubsmash的嘴对嘴表演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已经为你写好了所有的声线和剧本。你只需要表演,音频时长很短不到10秒,降低了表达的成本,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恰好这种低成本的内容也变得容易传播。

娱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你给我们提供娱乐,一种是我们自己做,自己娱乐。Dubsmash是一个天然的PGC(歌曲)UGC(视频)。

Tik Tok,小卡秀,都是Dubsmash的中国徒弟。

1.谁成了烈士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海外短视频产品的传播路径是,日韩欧美明星积极利用该产品在推特、脸书上录制一些搞笑视频,然后在短时间内,更多明星接力引爆人气。比如dubsmash,比如木偶,比如冰桶挑战。

Dubsmash是由一个德国人开发的对嘴表演工具,玩法就是三步走:选声音,配合做表演,再将视频在社交网络里面分享。

最初在14年11月的TechCrunch大会上发布,7天时间登上德国AppStore榜首,然后很快席卷欧美,一直到15年底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AppStore都还表现优异。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Dubsmash团队也很注重中国市场,这位来自柏林的创始人最早还在爱范儿的文章评论区使用谷歌翻译留言表达想接受采访的需求,他们也早早开通了微博。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现在回头看,Dubsmash是真的非常可惜。他第一个拿到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结果就是一直站在门外不知道怎么用。直到两年后裁员融资消息传来时,36氪对这家对嘴表演鼻祖产品的介绍描述是『德国版小咖秀』。

Dubsmash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有3个:

一直坚持只做10秒以内的音频模板
只做拍摄工具不支持用户在产品里分享他们的短视频内容
不做用户的账号体系和关注关系

可能跟德国人没啥移动互联网创业经验有关系吧。

另外的问题是Dubsmash这个产品缺少运营阵地或者说缺乏运营能力,老外在这方面的理解明显太弱。

恰巧因为这个低成本易扩散,剧本依赖音频本身,后续创作能力有限,持续趣味性乏力,在先期尝鲜用户不断涌入高速增长后,Dubsmash应该是个需要强运营的产品。

2.美国快手musical.ly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在2015年,外国团队登顶美国AppStore好像越来越容易,1月份来自柏林的dubsmash,4月份福建的小偶,7月份上海的妈妈咪呀,9月底是来自台湾的17。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娱乐的短视频。

musical.ly是Dubsmash模仿者中最早登顶AppStore榜首的,而且是美国区,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7日夜。

这个上海团队做的短视频产品在14年8月就公开测试,10月正式上线,初期产品非常没有存在感,直到15年3月份产品改版,开始支持“对嘴型”录视频的玩法并且加强了社交功能,用户数据开始迅速增长。

musical.ly按照先做强工具性再加强社交性的思路在发展,这跟快手很像,去中心化的用户群也有点像。

用户从在线曲库中选择喜欢的音乐,配上拍好的视频进行编辑后生成一段音乐视频。支持倒序、快进、慢镜等拍摄手法。iOS产品在美国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和自发性传播,App Store五星好评无数,主要用户群体也多是之前在图文社交网络里面很难获得存在感的低年龄层的学生。

Dubsmash那三个傻瓜产品问题musical.ly都解了,而且产品完成度更高,全屏体验更酷更fashion,用户体验在美国都是标准的创新型产品。

musical.ly算是真正跑通了视频+音乐的模式,有很强的好玩属性,适合西方的社交行为及理念从而引爆。这个中国公司在美国做的内容社交产品也跑通了从下往上这条去中心化之路。

不过musical.ly现在有点后劲不足的感觉,因为产品内容的分发不到位,以及过早的进入了直播,跟自己的天使猎豹做的live.me直接掐起来。但美国直播一直没火起来,可能纯素人直播本身不是一个大众的事儿。在中国,腾讯拒绝走秀场模式的NOW直播也是不温不火。不过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musical.ly不学快手在一个APP里搞直播,而是选择新开一个APP。

在musical.ly刚登顶不久连安卓版都还没发布的时候,中国有另外一家同类产品在中国区的App Store登顶了。小咖秀这股风潮来得快去的也快,不知这是不是musical.ly迟迟没有回国或者说对中国市场缺乏信心的原因。

3.昙花一现的小咖秀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小咖秀最火那段,微博上有超过1500个明星在使用传播,绝大部分一线明星也都参与了进来。作为拿战略最成功的秒拍,自此一扫颓势,打开了新局面,成为市场更积极的主要玩家。

15年在中国做Dubsmash的产品有很多,比如开拍(节操精选)、酷拍、演技派等玩票产品。腾讯也抄了款叫全民影帝的,后来改了好几回名字现在叫闪咖的,一直没有丝毫存在感的产品。

最后跑出来的是现象级的小咖秀,15年7月底在中国区AppStore登顶,持续霸榜8天,顺带还把母APP秒拍的量也给都起来,百度指数1000%往上涨,到8月一鼓作气横扫社交网络,相信很少有人会没看到过明星模仿金星的橙汁视频。

小咖秀的现象级至少与三个原因有关:

秒拍多年的短视频积累
微博流量➕明星资源的注入
音乐➕视频风起

15年起,秒拍几乎可以和微博视频划等号,微博的短视频运营权一直在秒拍手里,美拍快手的短视频都不再能在微博分享。微博那阶段启动页和首屏第一条信息流广告,都是在推小咖秀,上百个当红明星也都在用还在微博上分享。小咖秀主打的关键词是逗比,其实也帮很多明星解放了天性可以更好跟粉丝拉进距离,相较图文,这种低门槛的短视频更有利于明星表达。

秒拍来做这件事,资源/卡位天然契合,小咖秀后续也很快做了像是合演、纯原创等功能迭代。

问题是,小咖秀给了用户一个拍摄的理由,但用户拍出来的东西没人能够看见。

跟musical.ly不同的是,小咖秀是围绕明星高度中心化的,头部用户全部洗自微博,传播消费主场景也在微博,但明星只提供眼球效应不是常态和提供持续价值,龙卷风来的快去的更快。作为真正数据体量爆发关键的普通用户,在小咖秀产品里发的内容没有获得足够的传播和存在感。

另外的衰败原因跟小咖秀团队的产品运营在审美上走了下乘有关。

音频模板更新太慢太少,我们在15年10月15号扒了他从5月做起的音频库总计才5000条,主要类型以搞笑 逗比 萌萌哒为主,头部音频不到1000个,尤其不能忍的是他还把电影的和声去掉了只留语音。

产品首屏内容第一眼看过去太土太LOW,没半毛钱逼格可言,可能跟秒拍被快手震到了有关系,但这里是明星网红聚集地啊!!搞一堆扮丑的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意思?

小咖秀衰败迹象显现后,这个团队很快就转去做了一直播。

因为,直播火了。

当时我的判断是,音乐➕视频这个方向,小咖秀就像啪啪和点点网,走了一条错路基本把这个门类给堵死了,除非是更有钱更有耐心的公司来做。

4.出人意料的抖音

抖音发展史概括(抖音发展历程)

抖音昨天披露的数据是VV过亿,算下来是数百万的DAU,每人每天看20-50条视频。

产品核心在看将。

抖音是女将操刀,结果做出了个跟今日头条气质非常不搭的,有格调的,年轻好玩有趣的产品,真实的抓到年轻女性用户,且女性用户占比高过男性,可能跟张一鸣没精力管及其他男产品经理没有过多插手有关。

哈,谁能想到这个团队还做过款低配版快手,火山小视频呢。

抖音去年9月上线,一直磨刀磨到今年春节后可能感觉跑通了才大举压上资源,产品优秀的数据表现又让头条很快决定将各种流量明星BD推广资源全力导向这个个可以提升公司品相的新项目,抖音很快成为头条战略级产品。

当然,头条最核心的算法优势也用到了抖音上,一开始就在产品层面加入算法推荐模型保证内容分发效率。

抖音的名字也改的也及时,如果还叫A.me可能现在大家都还不知道这是啥东西,直接把自己定位成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就清楚多了。

切点和路径这块,除了以工具属性为核心,抖音干得最漂亮的应该就是联络直播平台家族公会(14年快手异军突起时也是收割了大批YY的头部主播),从美拍批量导入KOL和承接头条的明星资源,做以KOL为核心的粉丝传播吧。娱乐属性和娱乐IP结合这块,尽管现在还没怎么做,后续倒是比较容易展开。

至于如何真正让大众年轻人轻松自在表达自我,非常期待看抖音的后手。

同时也期待看小咖秀的晃咖,musical.ly杀回中国的MUSE,腾讯的闪咖(陪跑了3年该刷点存在感出来了),如何同台竞技,给我们开阔思路。

5.在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秒!

1957年,汉密尔顿为“波普”这个词下了定义,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安迪沃霍尔也早说了,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

在今天,就让每个人出名15秒好了。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