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苏联解体后苏共何去何从)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苏联解体后苏共何去何从)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4-14 12:01:28129A+A-

苏联的解体给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惨痛的打击。在其解体后的几年内,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国旗的颜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直到今天都没有崩溃,它在苏联解体后崛起,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事实上,中国在没有苏联解体波动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力挽狂澜。

那么,这时的世界各国,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看中国是如何走向崩溃的。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吗?

1、一场世界的巨变,让邓小平意识到了危险

苏联解体后,邓小平是如何力挽狂澜的?中国又为何会在苏联解体后崛起?

面对“暴风雨即将来临,城市即将被乌云摧毁”的严峻形势,邓小平立即在中央召开多次会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告诉中央干部:1991年初,世界发生了一场巨变,在苏联的社会主义联盟中,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先后独立,这场巨变让远在中国的邓小平意识到了危险。

此时的苏联政权摇摇欲坠,即将解体。此外,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想。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第一,我们要冷静的观察;第二,必须要稳住阵脚,内部不能乱;第三,沉着应对。”.

对于这些人的提问,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到底能够坚持多久?这种悲剧会不会在中国重演?,邓小平坚定而肯定地说

“我们中国要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绝对不会步苏联的后尘!”,在这之后的第二天,苏联正式宣布世界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随后,苏联解体的消息被各国电视台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恶意抹黑社会主义制度,称之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

此外,由于中国靠近前苏联,其早期革命和政权建立主要是模仿苏联的形式,因此许多国家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可以说,这个时候各国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看中国怎么崩溃。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2、邓小平“起程南下”发表谈话

然而,令世界各国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但不受苏联解体的影响,反而走上了另一条新的道路,让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了起来,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邓小平的力挽狂澜。

1992年1月17日,苏联解体后的第22天,邓小平乘车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为了稳定地方领导人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每到一个地方都强调一个词。他说:苏联解体后不久,邓小平为了稳定国内的政治,防止错误的思想抬头、广泛传播,做出了起程南下,进行南方视察的决定,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谈话”。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为了防止社会僵化,邓小平在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这也是他在这次“南方谈话”中强调的内容。

“要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

因此,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是非常坚定和明确的。

在今年的“谁要改变三中全会的路线,谁就是中国的罪人,我不会答应,老百姓更不会答应。”,他在车上看着沿途的繁华景象,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在车上对随行的领导说:“看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我就放心了,这证明我们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之后,邓小平下了车,站在深圳河大桥上眺望远方。在这里,他给了身边的领导一个明确的答案。1月19日,邓小平前往了深圳和邓小平指出:

“改革开放不能迈开步子,不敢闯进去,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怕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现在特区发展得这么成功,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清楚地回答了那些有疑虑的人。中国的姓是‘社’而不是‘子’。”

解释完这个问题后,邓小平感慨地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国家已经叛逃到资本主义阵营,一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会发展得很好,这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可行的!"

开始返京,此后,邓

小平的谈话内容被人整理成了文件,并被各地报社报道。

其中,《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了关于“南方谈话”的内容,这年的3月26日,报刊上一篇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发布。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文章将邓小平的谈话内容系统地总结到了一起,既回答了苏联解体后,中国怎么办的问题,又将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的旧观念给打破了,为我国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在改革开放推动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也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次“南方谈话”,使我国经受住了国内的政治风波,从而更坚定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保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

戈尔巴乔夫

3、吸取“苏联解体”教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处理好内政问题后,邓小平又把目光发到了国际交往上,他在“南方会谈”后的会议中,多次强调过:“在苏联解体后,为了免受国外的政治风波,我们在对外关系上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吸取了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苏联的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改善苏联的国内环境,开始向西方社会求助,从而做出了不断让步,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便是东西两德的合并。

在当时,戈尔巴乔夫为了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放弃了东德,使德国实现了统一,彻底地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之后,德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这使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受到严重冲击,不少国家纷纷从华约的阵营退出,倒戈到了北约中,如波兰、匈牙利、捷克。

除此之外,苏联还在外交政策上,大搞大国主义,并干涉他国的内政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苏联便干涉了中国新疆边境问题。此外,苏联还担任了“欧洲警察”的角色,将东欧地区视作自己的后花园,并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内政。

苏联的这些做法,大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实力,使国内的环境动荡不安,从而也就渐渐衰弱了下来。

所以,邓小平正是充分地看到了苏共执政政策的弊端,才会制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他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富强繁荣,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外界舆论所影响,开辟出一条“独立自主”的新道路。

针对国家关系问题,邓小平多次在中央强调:“我们要总结和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苏联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所以中国在未来更不应该卷入集团政治,必须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样既符合维护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其他不远战争国家的利益。”

4、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无时不刻都想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期望着中国在国际舆论下,自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来到资本主义的阵营里。

面对国外的施压,邓小平丝毫不为所动,他在面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时,曾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李政道:“西方世界确实是希望中国动乱的,美国,还有一些其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他们的这套做法我是知道的,美国想打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不能如他的愿,要时刻对其保持警惕。”

这次谈话后,邓小平对国际的环境深为忧虑,为了防止中国成为“和平演变”的棋子,邓小平开始主抓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邓小平强调道:“我们要击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要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之后,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江泽民,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做了一番解释和说明,他说道:“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了好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态势也比较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原有的旧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所以,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在这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记得邓小平的一番嘱托,并开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尾声:中国迅猛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国外资金的涌入,中国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都有了迅猛的发展,整个国家的GDP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成功打造、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以社会主义为载体、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东西方文化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到了21世纪后,中国每年的GDP更是直线上升,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的速度让世界各国惊讶不已。

这也恰恰证明了邓小平的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中国能不能顶住国际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要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如今,距离苏联解体已有20年,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没抗住国外的政治压力,选择了放弃。

放眼到现在,世界上仅剩下了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便是其中之一,未来,中国还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行的通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