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饮食养生?

春季如何饮食养生?

健康|养生彩彩2024-02-25 5:11:08403A+A-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其主要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虽然它是中医学的重要典籍,但是也不乏饮食养生之道,其中所占篇幅最大的莫过于五味调和。      五味理论      五味理论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一个分支。
     五味是指食物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和作用。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体虚所引起的体液或精液外泻的病症;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症;甘味物质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多用于体质虚弱或虚症;辛味物质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多用于表症;咸味物质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痞块等病症。
  因此,各种味性的食物只要适时、适症的使用,就能起到保健作用。      季节与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中具体介绍了季节与五脏及五味的关系,原文为“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今天用现代医学来分析,以上内容确有道理。流感疾病易发生于冬末春初,初夏多胃肠道疾病,秋天多咳嗽等等。疾病发生或旧病复发也常有一定的季节性,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变化与自然的节律相关联。
  孙思邈言:“食能排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意为能通过调节饮食祛邪治病,补养气血,调节心情,是优秀的医生),并主张顺应四时,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调节饮食起居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春应养生,夏应养长,秋应养收,冬应养藏。
        春天:省酸增甘      春天万物生长茂盛,人的肝气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应条达舒展,所以在春日到野外踏青游玩,有益于肝气的舒放,有慢性肝病的人更应注重此时节的保养。在春天饮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说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甘味食物有滋养补益的作用,甘味食品多属温性,春天阳气初升,食甘味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有利于人体在春日旺盛的新陈代谢。在五行上,可以看出应多食用些甘味的食物,如大枣、栗子、花生等,这样可以健脾益气,防止肝气过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气犯胃等疾病。
     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米面杂粮、豆类、花生等);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蔬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
        春季的饮食原则又可分为   三个时期进行:   早春时期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主要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春季中期(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又因此时为天气变化较大,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
  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用量,减少肉类的食用量。   春季晚期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适当增加青菜的摄入量。   。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