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目山在什么地方(什么的天目山)

西天目山在什么地方(什么的天目山)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4-04-06 4:31:122A+A-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北部,浙江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有太湖流域最高的山——天目山。她的最高峰海拔高达1506米。

她之前的古名其实叫“浮玉山”,而不是“天目山”。

她之前的古名为什么叫“浮玉山”?

在以前,这个问题恐怕不好回答。

但是,我们现在在她的脚下发现了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遗址中大量精美的玉器,似乎在暗暗提醒我们“浮玉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意义。

良渚文化的大师们有着浓厚的崇玉文化。

所以“浮玉山”“浮玉山”就是“浮”在山上的玉。

而“玉”又代表了什么?

“玉”就是“神”的意思。

那么,可以想象“浮玉山”是指:年浮在她身上的“神灵”;她是良渚文化所有者心目中的“圣山”。

然而,“浮玉山”,这么一个美丽而又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为什么后来被改成了“天目山”?

据说“天目山”的名称始于汉代。

因为她有两座山峰,东方和西方,在东方和西方的峰顶上有一个水池,终年不凋零,就像眼睛,仰望着天空。

因此,她在汉代被人们命名为“天目山”。

但是,这种说法值得推敲。

如果,仅仅因为两座山峰的峰顶有水池,就把“浮玉山”这个名字改得太草率了,这个名字有历史意义,很好听。

当时把“浮玉山”改名为“天目山”,并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应该有更充分的理由。

那么,这个更充分的理由是什么呢?

要注意的是,“扶余山”在汉代改名为“天目山”。

汉代是西方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中国道教方兴未艾。

直到现在,天目山山顶仍然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那么“浮玉山”改名为“天目山”会有佛教、宗教等因素吗?

佛教是西方文化,但她要想在中国扎根,不接触和吸收当地的民间文化是不行的。

所以把“扶余山”改名为“天目山”有佛教的目的,也应该符合当时中国当地的历史文化。

也就是说,“天目山”这个名字的背后,是有历史的,比良渚文化还要久远。

那么,这是什么历史?

我们来看看良渚文化之前太湖流域还有哪些文化。

良渚文化始于5300年前。

在此之前,7000年前,同一地区就有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也有玉文化。

但是她出土的玉器,和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比起来,显得非常落后。

在河姆渡文化之前,也有8000-7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

但是跨湖桥文化中没有玉文化。

然后,7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中没有玉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有玉文化,但落后。到5300年前,良渚文化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玉器文化。

其实在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还有一个凌家滩文化。

灵潭文化形成于距今5800年前的安徽巢湖流域,其中有非常发达的玉文化。

凌家滩文化在5300年前突然消失;良渚文化在5300年前突然兴起。

有什么联系?

现在我们忽略了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关系。

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玉文化在太湖流域乃至长江下游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展?

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史记》中的一段历史记载。

003010记录:

“以前有个窝氏家族,有个造反的,是你任命的。以国之伪,以权善国而主破,汝已取之。我怒而变,有巢而死。”

003010还记载:

“曾经有一窝臣子贵,被国家拿走了。我怒而变,有巢而死。”

尤超无疑是河姆渡文化的集大成者。

据史书记载,有朝一家就是因为太相信,任用“乱官”而死的。

那么,这个谋求夺取别人国家的“叛逆者”是谁呢?

他和河姆渡文化中玉文化的发展有关系吗?

我们知道,玉文化发源于北方,最早由东北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堡沟文化传播到南方。

距今7800年,玉文化传到湖南高庙文化。

七千年前,玉文化传播到浙江太湖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显然,河姆渡文化的玉文化是通过湖南高庙文化传播的。

所以玉文化刚传到河姆渡文化的时候,并不是

河姆渡文化的主体文化。

这就是玉文化在河姆渡文化中显得很落后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到了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玉文化就突然发达起来了呢?

读了以上的史籍记载,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这就是玉文化的主人在有巢氏部族中,由“乱臣”变成了统领。

他们掌握了有巢氏部族的大权,也就开始在有巢氏部族中大力推广他们的玉文化。

那么,这个夺取了有巢氏部族大权的玉文化的主人,是谁呢?

在浙江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之间的山坡路旁,生长着一种禾本科植物,名字就叫箬竹。

这种竹子最大直径7.5毫米,竿高可达2米,是一种不很强壮的植物。

我们观察这个“箬竹”之“箬”,是一个“竹头”下面一个“若”。

那么,这个“箬竹”之名称,是因为它本身特性为“若”而命名呢?还是因为它是生长在“若”地而命名?

是否这个地方,原本就为“若山”或“若水”?

“若”的字形,原是一个跪地之人,在用双手抓自己头上的头发的形象。

那么,这个形象代表什么意思呢?

是否是悔恨、祷告、表示顺从的意思呢?

所以,这个“若”字的意境,是很符合高庙文化的主人们的心境。

他们原本是北方兴隆洼文化的主人,侵略中原却打了败仗,逃到湖南重新白手起家,处境是非常艰难。

所以,他们就把他们重新奋斗的地方称为“若”。

《五帝本纪》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这个篡夺了有巢氏大权的“乱臣”,是否就是“黄帝”的“二子”之一昌意呢?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颛顼是昌意之子,又是“五帝时代”的第二帝。

他的历史功绩,甚至超过了“五帝时代”的开创者黄帝。

我们看《五帝本纪》,黄帝只是“北逐荤粥”,其效果却是“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而颛顼则是“北至于幽陵”。

“幽陵”是什么地方呢?

顾名思义,“幽陵”就是北方的祖陵。

黄帝、颛顼都是“龙的传人”,而龙的故乡就是东北辽西地区。

所以,“幽陵”,就是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遗址、赵宝沟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特别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而在距今5000年到距今4500年的这段时间,这些地方,却是被小河沿文化的主人们占据着。

所以,黄帝“北逐荤粥”,就是和东北地区小河沿文化的主人们作战。

但是,他没有赶走小河沿文化的主人们,反而被小河沿文化的主人们追赶得到处跑——“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但是,黄帝禅位于颛顼之后,颛顼就“北至于幽陵”——小河沿文化于距今4500年覆灭。

那么,颛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呢?

那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是良渚文化的主人。

良渚文化,在“五帝时代”是一个最耀眼的存在。

颛顼就是仗着他的良渚文化的强大实力,而消灭了小河沿文化。

而颛顼如果是良渚文化的主人,那么,昌意就是有巢氏的“乱臣”。

昌意就是靠卖身为奴,给有巢氏当臣子,逐渐取得有巢氏的信任,而最后夺取有巢氏的天下,创造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的。

那么,我们回头再说“浮玉山”,为什么会被改名为“天目山”呢?

因为,在“浮玉山”之前,她本来就是叫“天目山”,汉代人只不过是恢复她原有的名称而已。

那么,为什么她原来叫“天目山”呢?

我们再看《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司马迁是把黄帝、昌意、颛顼当成了一个个的人来写。

实际上,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各为一个世系或世代。

而且,创造“五帝时代”的黄帝,和生了玄囂、昌意的黄帝,不是一个黄帝,他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叙事系统。

“昌意娶蜀山氏女”。

我们看这个“蜀山氏”之“蜀”。

“蜀”的原型字,显然是一个族徽或者图腾。

而这个族徽或图腾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强调的是一只眼睛。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

那么,禹和鲧,为什么叫夏禹、夏鲧呢?

夏朝为什么以国号为夏,自称夏后氏呢?

我们来看这个“夏”字。

“夏”和“蜀”一样,也是一只大眼睛非常突出。

显然,她也是一种族徽或图腾。

而为什么“夏”和“蜀”,都强调一只眼睛呢?

显然,夏和蜀,都是有巢氏部族中的部落,在昌意取得了有巢氏部族的领导权之后,他们就接受了昌意世系的领导。

而由于到大禹时代,他们的本部族,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力量了,他们全凭他们的母系——蜀山氏和夏后氏,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所以,感恩于母族民众与自己的同心同德,大禹不得不皈依于自己的母族,而定国号为夏。

从父系来说,大禹的父系可以追溯到黄河流域的华胥氏,从母系来说,大禹的母系就是长江流域以“夏”为图腾的有巢氏。

华胥氏的“华”,和有巢氏的“夏”,就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华夏。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目山”之名的来历吗?

“天目山”,就是有巢氏的“神山”。

因为有巢氏部族崇拜眼睛,所以,他们的神山就为“天目山”。

那么,为什么有关夏朝的传说,现在都在四川呢?

为什么“若水”在四川,三星堆也出土了“纵目人”呢?

这就还是要追溯到颛顼时代了。

颛顼依仗良渚文化强大的经济实力,消灭了小河沿文化,也一直压制着北方游牧民族。

然而,距今4300年,巨大的洪水造成海浸,良渚文化遭到彻底毁灭。

颛顼世系一蹶不振。

而他们为应对战争调往北方的部队,因为失去了供给来源,不得不作鸟兽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家文化、三星堆文化,相继产生。

那都是“天目山”的子民,失去了“天目山神”的保佑,而流落四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shuo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