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健康|养生彩彩2024-03-29 5:20:55491A+A-

1、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减少后,可适当增加主食25—50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病人要注意总结进餐与血糖、尿糖之间的变化规律,做到病情稳定,主食固定;病情波动,及时调整。要灵活掌握,使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2、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3、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4、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中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饮食中还要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应少吃或不吃,鸡蛋每日最多不超过两个。

5、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6、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食物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7、要学点营养治疗知识:基本掌握常用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尤其是含糖量。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应少吃,哪些食物是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

8、适量吃水果:要根据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不超过11mmolh(2000毫克/dl),尿糖不超过3个加号,又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克。据测定:香蕉、橘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甜瓜、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以首选食用;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以适当多吃些以代替水果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是非常重要,平时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尤其是西瓜,香蕉之类的水果,这些水果含糖量比较高,在平时最好不吃,另外也不要吃含高脂肪的食物,像肥肉,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平时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有没有增高情况,如果有增高的话,一定要及时服用药物或者是注射胰岛素进行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通俗来说,糖友的饮食禁忌还是蛮多的。在没有掌握好的前提下,感觉吃个饭,处处受到限制。但是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则游鱼得水,吃起来轻松愉快!

这就需要自己多多学习和落实!

以上是糖尿病食谱举例(未带量,餐次和主食量根据作息和血糖情况调整)。

总的原则是:高血糖人士,既要控制总热量,又要控制碳水热量和精细食物的摄入量,还要对餐次和食量进行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种类还要齐全!

同时,因为涉及餐后血糖控制,以及避免低血糖,故而饮食还要与降糖药、运动、血糖表现等结合起来。

糖尿病患者具体的饮食安排是:每餐优先食用大量低热量的蔬菜,适量的粗杂粮主食,瘦肉鱼虾、奶蛋豆制品,以及少量的水果。不能吃太饱,也不能饿着。可以一天四餐或者五餐。

根据个体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健康状况等,每日可以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100-300克水果,50-150克瘦肉鱼虾,200-400克牛奶,100克豆腐,1-2个鸡蛋,主食150—300克(依据体力活动和标准体重而定)。

主食,是最大的变动环节。

主食的品种,不宜精米精面和日常米面制品,粗杂粮是最优选择,可以和精米精面混合在一起食用,做成杂粮饭、二米饭、八宝饭、杂粮面、杂粮馒头等。

主食的最大摄入量,是在一日多餐的前体下,确保餐后血糖不超标。

主食,又不能不吃,否则一来没有饱腹感,容易饿;二来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身体“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吃饭要定时、定量,在每日活动量不变的情况下,饮食中的主、副食数量应基本固定,均匀分配,避免因随意增减而引起血糖波动。

患者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体育锻炼,不宜空腹。平日如劳动强度有较大的变化,如参加打球、游泳、爬山等活动时,也应增加少量食品,防止发生低血糖。在生活不规律,吃饭不定时(如出差、旅游等)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因此要注意随身携带一些方便食品,如水果、咸饼干、糖果等;外出吃饭、参加宴会时也要按照平时规定数量选食,不可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

胰岛素抵抗的人士,需要限用的食物:

1.精制糖类。如白糖、红糖、葡萄糖、甜食、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淇淋、甜饮料等尽量不用。

2.多油脂类。禁忌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可用植物油代替。花生、核桃、瓜子、油条、煎蛋等,肥胖患者不宜过量食用。心、肝、腰、脑、鱼子等动物内脏尽量不用

3.淀粉类蔬果。如土豆、山药、芋头、藕、蒜苗、香蕉等,大量食用时,需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4.水果。水果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果胶等,可根据个人情况慎重选用,每次50-100克,西瓜、葡萄、哈密瓜、梨、橙、桃子、苹果等含水量蛮多的,建议在两餐之间、运动后、饥饿时、睡前食用。

5.勾芡类和糊烂类。勾芡的汤汁、挂糊的菜肴、熟烂的粥菜,不宜。

希望高血糖人士,多多学习并掌握降糖饮食技巧!

中国糖尿病人已超过1.1亿!但罪魁祸首不是糖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25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已高达1.14亿,占全球1/4!

更糟的是,这个数据还在高速增长。

为什么会这样?这二十来年发生了什么?糖尿病到底如何防治?接下来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为您解释。不只是糖尿病患者,希望大家都能耐心看完,因为如此高比例的患病率,一不小心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我们被“糖”字骗了很多年众多周知,糖尿病的原因,是体内血糖过高。

血糖是啥?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葡萄糖对人体的重要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它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细胞需要能量,心跳需要能量,维持体温也需要能量,可以说,没有能量,我们一分钟也活不了。

所以我们看那些危重病人,急救的时候怎么办?通常要输点葡萄糖,这是救命的东西。

血糖这么重要,它的来源大致有三个:一是随食物摄入的糖类,二是肝脏分解出的肝糖原,三是通过糖异生转化而来。

但很多人被这个名字骗了,葡萄糖,血糖,糖尿病,你看,全部都有个糖字。一看到糖,大家先想到甜味,所以想当然地觉得,甜的东西含糖高,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

这其实是个误会。

在营养学上,糖类食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记住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后面还会说到。

当然,严格地说,碳水化合物包含糖类和膳食纤维。糖类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膳食纤维只是从肠道通过,促进肠胃蠕动,维持肠道菌群繁殖,帮助我们通便、减肥,降低餐后血糖。

现在我们说碳水化合物,多数就是指“糖类”,叫法不同而已。

看到这儿您应该明白了吧?营养学上,糖不是指甜的东西,很多不甜的食物,比甜的升血糖快得多。

那么,哪些食物属于“碳水化合物”呢?

根据分子数的多少,糖类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

◆单糖有三种: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可以被细胞直接利用,当它在血液里流动的时候,我们就称为血糖;

果糖,听这名字大家就懂了,主要存在于水果中;

半乳糖,主要来源于奶类中的乳糖。

果糖和半乳糖不是葡萄糖,它们需要被肝脏转化后才会有部分成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所以升糖指数并不算高。

◆双糖常见的有三种: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第一,麦芽糖。一个麦芽糖分子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在小肠里遇到麦芽糖酶,分解成两个葡萄糖分子,所以它的升糖能力巨强。所以各位,麦芽糖做成的零食很多,尝一尝可以,但一次别吃太多。

第二,蔗糖。常见的就是白糖、红糖、冰糖,一般做菜用。进入消化道后,被分解为一半葡萄糖和一半果糖。由于它有一半分子是果糖,所以口感会很甜,但是也因为这一半果糖,它的升血糖能力减弱很多。

所以您看,蔗糖比麦芽糖甜得多,但其实升糖指数却比麦芽糖弱很多。

第三,乳糖。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进入小肠后,在乳糖酶作用下会被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在空肠黏膜被吸收,经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如果小肠黏膜上缺乏乳糖酶,这个分解过程不能完成,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的现象,在医学上,这个现象被称作乳糖不耐受。这就是有的人喝牛奶拉肚子的原因。

◆多糖:很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糖类,又叫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原。

注意我上面这句话,一听就是个狠角色,升血糖最凶的就是它。而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类食物并不甜,但你天天在吃。

糖原主要在动物肝脏里少量存在,这个不多说,毕竟也没人天天吃猪肝。

重点要说的是,淀粉。换个更通俗的说法:主食。

淀粉是指10个分子以上的葡萄糖聚集在一起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很多粮食类、根茎类食物中存在,例如,大米、小麦、薯类、芋头、莲藕等。

我们在这里先说一个结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米精面吃得太多。

孤胆英雄胰岛素血糖虽然对身体极其重要,但万事万物,怕就怕过犹不及,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平衡,一旦失衡,就要出问题。

血糖也一样,它的数值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低了就是低血糖,太高就成了高血糖。所以人体就派出了维和部队——激素,来调节血糖值平衡。

在这些调节血糖的激素中,负责升高血糖的分别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而负责降低血糖值的只有胰岛素一个。

好累的胰岛素。

这看起来很偏心啊,5个对1个。

其实人体也有苦衷。因为就算高血糖,人也可以活几十年;但一旦低血糖,瞬间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没办法,负责降血糖的,就只剩下了一位孤胆英雄——胰岛素。

本来势力就很弱,我们还不断吃那么多高糖的食物,慢慢胰岛素扛不住了,糖尿病就来了。

磺酰脲药物可以刺激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那些降糖药,比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苯脲、格列美脲……

但这些药物要发挥作用,有个前提条件:

生成胰岛素的器官——胰腺的β细胞至少还要有30%以上的正常细胞在发挥作用,药物才能将它的潜力激发出来。

很多患者用了一段时间降糖药后,效果越来越差,为啥啊?因为胰腺的潜力挖完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开始注射胰岛素。

到这个阶段,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

更关键的是,注射胰岛素,先不说贵,不说痛,它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人工制成的胰岛素,不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不能随身体的需要而变化。患者要在固定的时间进食,保持固定的运动量和注射固定剂量的胰岛素,有一个环节搞不好,就会出现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风险。

所以还是我上一篇讲营养的文章里说的,慢性病治疗手段,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且治标不治本。既然是生活方式病,要想真正治好,还得从生活方式入手。

米面升血糖最快,那怎么办?我们第一部分说了,糖尿病虽然里面有个糖字,但升血糖最厉害的,并不是甜食,而是大分子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淀粉类食物,尤其是我们天天吃的米饭和面食。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就想骂人:你不吃米饭,不吃面食啊?咋不去修仙?

别急,听我慢慢解释。

大家回想一下,二十年前,我们吃的主食是什么?

我是南方人,我记得小时候,也就是八九十年代,我们家里的主食是玉米面,我们叫“苞谷饭”;好一点的人家,将米和玉米面一起蒸,叫“两掺饭”;只有少数人家,才能顿顿吃米饭。

北方我不太熟,但应该是玉米馍馍,杂粮馒头,杂粮疙瘩之类的。您可以回忆下,用白花花的精面粉,蒸馒头,做饺子,烙饼,这是啥时候的事?

虽然地域有差异,但就全国来说,顿顿吃精米精面,大概是跨入2000年以后,才逐渐普及。

巧了,糖尿病就是这在20年间,高速增长,一发不可收拾。想想八九十年代,您身边有几个糖尿病人?

我们都说三高是富贵病,是吃出来的,以前我们的观念,主要是指大鱼大肉,高血压、高血脂确实与此相关,但具体到糖尿病,大家只记住了“糖”,却忽略了米和面。

北京安贞医院的夏萌医生,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里,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个50多岁的女患者找到他,一检查:空腹血糖9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8.6%,血压140/80毫米汞柱,尿酸高,还诊断出冠心病和腔隙性脑梗死。

这位女士很困惑:“我一直非常努力地控制血糖,‘管住嘴,勤动腿’,很多东西都不敢吃,每天还出去散步一小时,怎么情况会这么糟?”

医生问她:“您是怎么管住嘴的呀?”

“我不敢吃任何糖,水果都不敢吃,炒菜从来不放糖。”

“那您吃米饭、面条、馒头吗?”

“当然吃了,早上喝粥,中午吃米饭,晚上吃一碗面条。”

医生一听就明白了,告诉她说:“您吃的这些食物都含糖类,表面上不甜,但是,升起血糖来,比水果还快。”

王女士一听愣住了:“那我吃什么?不吃主食怎么行?”

您看,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就是这样的,主食非常重要,不吃碗饭,吃再多菜都觉得像没吃一样。我见过很多老年人,或者家里吃饭少的人家,随便做个菜,甚至连肉都没有,但主食一定要吃。年轻的上班族更不用说了,吃碗面,吃碗炒饭,就凑合了。

当然了,并不是让大家不吃主食,我想强调的是,可以少吃主食,多吃菜,一来可以防止高血糖,二来菜多吃点,营养才会均衡。如果饿得快,那就少食多餐,分散升糖压力。

另外,适量吃点粗粮,回归到我们小时候一样,粗粮细粮混着吃,三高一定少许多。

我认识一个在成都的欧洲朋友,他说你们中国什么都好,就是买不到面包。我当时很惊讶,怎么可能?我们满大街都是面包店。结果搞了好半天,我才明白他说的是全麦面包。想想这倒是,我们的糕点店里,不仅都是精白面粉做的面包和蛋糕,还得加各种夹心,香味飘出一条街,才能吸引顾客。是满足口腹之欲,还是要健康,这个选择题,难选,但不得不选。

还有个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惯 —— 喝粥。

春节的时候,我一个表哥突发胰腺炎,到医院治了一周,终于可以进食了,家人问医生:是不是先给他喝点粥,好消化。

结果被医生一顿教训,都胰腺炎了还喝粥,喝粥升血糖最快。

为啥呢?因为白米粥熬得稀烂,几乎不用怎么消化,直接转化为葡萄糖,血糖不飙升才快。

所以血糖高的人,少喝粥,最好别喝。

我知道这个建议会被读者骂,连张文宏医生疫情期间建议大家少喝粥,都被骂崇洋媚外,何况是我一个科普作者?但科学就是科学,我们要讲真话。

关于糖尿病饮食,细则太多,总之大家记住一个大原则:少吃精米精面食物,多吃杂粮,多吃各种蔬菜,适量吃一些新鲜水果,同时,别忘了补充肉蛋奶,优质的蛋白质才能为胰腺提供营养,让胰岛素分泌永葆青春。

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素:情绪焦虑说到糖尿病调理,大家只记住了四个字:少吃多动。

也就是说,只关注了饮食和运动。

其实情绪波动,也是一大因素,不只是糖尿病,情绪几乎影响一切病。

我们前面提到,负责升高血糖的激素有五种,当我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这些情绪中时,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加,血糖值也随之升高。

我一位伯父,就是这种情况。过年回老家,他找我诉苦,说最近常常出现餐后血糖正常,早晨空腹血糖反而很高的情况。我仔细问了问他的饮食,他吃得很健康,而且也不吃夜宵,显然不是吃的问题。

我又问他的睡眠情况,这下有问题了。他说自己经常失眠,半夜四点左右就醒了,然后怎么睡都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加上子女们回家,扯了很多家庭问题,他觉得很烦躁,疲惫不堪。

我用焦虑抑郁量表给他测了一下,结果显示已经是中度焦虑症。

然后我让他到医院开一点抗焦虑的药,吃了几天,情绪明显好转,血糖值也变平稳了。

这种情绪问题,还挺普遍的,有的人是本来生活压力就大,有的人是家庭关系不和睦,更多的是,患上病后,本身就产生了心病,生怕控制不住,病情发展严重,从而产生了焦虑心理。

慢性病更特殊,很多老年人,年轻时生活很苦,现在终于条件好了,又有很多东西不能吃,也会产生心理落差,情绪低落。

如何调理情绪?这又是个大问题,有时候比治病还难得多,限于篇幅,只能后面单独写文章展开讲。

这里只能安慰大家几句:糖尿病、高血压一类的慢病,并不是什么绝症,控制得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到老,甚至改善生活方式,最后停止服药,自然痊愈。所以大家不要太过焦虑,有时候疾病也是命运送我们的礼物,用来警示我们:该对生活做出修正了,以避免更大病痛灾殃。

如果我们能悟到这一点,那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