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是国企吗(中科曙光是外包公司吗)

中科曙光是国企吗(中科曙光是外包公司吗)

生活|情感打吡咯2022-04-23 9:58:17227A+A-

中科曙光成立于2006年,是由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重点科技机构推动,在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基础上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营业务是高性能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及配套系统、软件等技术服务。无论股东背景还是技术,起点都相当高。

中科曙光是“中科系”成功孵化的上市公司之一,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属唯一上市公司,中国科学院“第一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对象,中国科学院承担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之一。这个位置在中国的先进计算行业中是相当高的。

上市6年,目前中科曙光股权分散,实际控制人中科院计算所仅持股20.63%。否则会被蛮族入侵。

中科系高手众多,派系林立,在中国高端科研技术产业化中属于泰山北斗的地位。这里不赘述,只说一下“计算”的脉搏。除了中科曙光,还有中科寒武纪、中科龙芯、中科北斗导航等知名企业,都是国内业界顶尖高手,是中科曙光的兄弟。

中科曙光主营高性能计算机,听起来真的很接地气。其实和我们常见的PC电脑原理差不多。还有一个更通用的名字:服务器。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个服务器的结构和原理,坑爷特意找了一个原理图:基本包含主板、处理器、硬盘、内存四大部分,再加上一些附属配件,类似于我们的电脑主机。

不同的是,中科曙光生产的高性能计算机主要是为大型计算中心提供高可靠性的计算服务,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普通计算机。

如果还不知道,可以看看中科曙光的同行:浪潮、华为、戴尔、联想、新华三(紫光系)等。其中三个是我们常见的电脑品牌,大家应该知道中科曙光是做什么的。

在服务器(计算机)产业链中,中科曙光的位置属于中游的整机组装环节。作为中科系的核心成员,中科曙光的业务并不是简单的购买上游元器件进行组装,而是生产大量的自产零部件,比如硬盘等配件。

当然,作为国内电脑硬件厂商,主要的上游供应商是英特尔、AMD等国际主流芯片厂商。和华为一样,中科曙光被老美出口管制政策卡住,并于2019年成功进入老美商务部出口管制主体名单。被金毛喜欢说明你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除了计算机硬件和设备,中科曙光还提供配套系统、软件和技术服务。近年来,其业务逐渐从单纯销售产品和服务转变为针对特定行业的通用解决方案,如大数据、数据安全、云计算、政务、金融、制造等行业。

在高性能计算机生产模式上,中科曙光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库存,同时减少资金占用和技术升级的风险。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订单来的时候生产周期可能会比较长,导致接大单的能力出现一些问题。鉴于整个行业都这么玩,也不算吃亏。

中科曙光作为中科系的下属公司,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学院派的腔调,就是喜欢评论各种奖项,安

2019年,中科曙光生产高端电脑214368台,全年销售211811台,去污率98.8%;存量为28490套,存量率为13.3%。全年存储产量14677台,销量14605台,去污率99.5%。年底库存只有782台,库存率5.3%,几乎卖断货。

在主要硬件产品方面,中科曙光基本处于不愁销量的状态。

目前,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以x86服务器为主,市场份额约为96%。中科曙光是x86服务器行业第二梯队企业之一,行业排名第六,相当于华为出货量的不到一半。它在行业中的地位还是不错的。

在AI智能服务器出货量方面,中科曙光也有4.9%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华为,同样非常有前景。

中科曙光作为肩负大国先进计算的骨干企业之一,肩负着“中国计算”和“智慧城市”两大重任。其下游客户主要是大型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属于2B市场定位。这也是品牌不为大众所知(只在行业内有名)的重要原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器属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计算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市场总量也在突飞猛进。中科曙光业务顺势而为,自2011年以来也一直以2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在新的基础设施被提上战略高度后,这一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2019年,中科曙光业务增速放缓,主要是美国出口掐住了上游芯片的供应,导致产量受限,并不代表公司增长有问题。

受行业激烈竞争的影响,作为中科曙光主营业务的硬件产品,毛利率并不高,连傻逼的低端制造业都比不上。主要原因是上游核心CPU芯片卖的贵,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高。相比之下,计算软件、配套系统、技术服务要好得多,不会卡死,成本主要是微薄的人力成本。平均毛利率基本可以达到75%,这也是近年来中科曙光大力拓展软件研发和整合的原因。

体解决方案模式转型的主要原因。

在成本结构方面,一看上图基本就明白了,中科曙光的原材料成本几乎占到营业收入的75%,钱都让上游赚走了,这是我国计算硬件行业的通病,也是近年来国产替代呼声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毛作祟,高价都不卖给你。

对于这一痛点,中科曙光也是痛定思痛,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联合各个行业玩了命的搞研发,虽然当前成果并不显著,但也是我国国产替代勇敢的践行者,这一点还是很值得敬佩的。

投资方面,除了加大技术研发,中科曙光在产业投资和区域布局上的力度也显著加大,全资及控股的公司45家,参股公司28家,主要涉及技术开发、云计算服务、云大数据管理等。基本在所有大力发展先进计算产业和智能城市的省份,中科曙光都要插上一脚。不仅如此,作为中科院高新技术孵化的载体,公司也参股孵化了中科新图(已经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等。

在盈利能力方面,中科曙光自2014年上市后,净利润增长率基本一路飙上,相当对得起广大股东。2019年,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提升38%,主要在于高附加值的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务的比例提升,“从硬向软”转型的战略优势凸显。

当然,战略转型的成果也体现在这两年的经营净现金流大幅增长,主要是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务规模提升,委托开发的项目款增多。2019年,公司预收款11亿,说明公司软件及技术服务实力还是相当不错,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强的议价和回款能力。当然,这也可能与部分老实巴交的下游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客户的脾气秉性有关。尤其是部分没见过世面的落后省市,一听说能建设智慧城市,巴不得马上把钱送过来。

中科曙光的偿债能力指标不算高,但考虑到巨大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规模,这个指标也算比较平衡,完全足够资产负债倒腾,只是要频繁辛苦一下财务人员。这里科普点业务经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不能只看偿债能力指标,还应结合公司各项资产的绝对额、和资产拆借腾挪的折腾能力,不能因为一个会计指标就把公司定性死了。当然,这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和阅历。)

在经营效率方面,中科曙光整体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来公司的采购模式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公开披露)。然而,生产、采购模式的优化,也扛不住大环境的变动,2019年营业周期提升,多半是被贸易战恐吓而提前备货。

作为中科系主流上市公司,中科曙光的融资能力算是相当强悍,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70%,这在当今A股上市公司中算是比较稀有的。如此强悍的融资能力,不仅受益于中科系的股东背景,也是管理层优秀的资本运作手段的侧面证明(眼花缭乱的产业投资也是证明之一)。

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直接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拉到10%以上的水平(中科曙光这些年的ROE从来没有低于10%),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稳定投资收益率呀!!

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以贷款为主,流动负债占大头,偿债压力比较大,财务月月逛银行是绝对少不了的。

资产结构方面,现金和存货是大头,其中一小半现金都是来自预收款。至于存货,中科曙光年底产成品并不多,所以此处存货主要以原材料为主(上游芯片),估计也是被贸易管制整怕了,囤货续命保平安。

除此之外,公司对外投资21亿,下游投了不少科技型公司,这也是公司利润增长比较有看头的(偶尔还能占一把投资标概念炒作的便宜)。

当然,此处也揭示一下风险,公司9个亿的无形资产其实并不算多,毕竟每年都是好几亿研发费用往里砸,开发费用资本化率并不高,9个亿完全合情合理。只是技术价值评估的随意性太大,暴雷的概率也高,此处先打个预防针。

作为中科系的核心企业,中科曙光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高性能计算机行业内技术比较领先(至少在国内比较领先),各种奖项、名头也不少;

【2】 依靠中科系背景,下游的国企、政府和事业单位客户也都比较赏脸,客户群体比较稳定,新客户开发也有所优势;

【3】 老美倒逼,中科曙光联合亲兄弟公司龙芯中科、和管制清单难友华为等企业共同研发,有望进一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毕竟国产货便宜些);

【4】 高性能计算机行业增速加快,公司营收规模也能水涨船高(主要是新基建被提上国家战略日程,对基础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硬件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另外就是各地政府都在争先恐后的搞“智慧城市”,尤其是疫情过后,这个风气会更加明显,中科曙光刚好针对这类客户开发了全套解决方案,卖的也不错);

【5】 核心的业内领军技术人才优势;

【6】 公司管理层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广阔的视野和居安思危的干劲;

【7】 中科院批量的高精尖人才,和丰硕的待孵化科研成果;

【8】 强悍的融资能力;

【9】 我党对计算机产业国产替代的大力支持;

【10】行业内对初创企业的资本壁垒、技术壁垒和核心人才壁垒;

【11】其他。

总体来看,中科曙光这家公司相当不错。

作为中科系重大技术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曙光在经营上也秉承踏实实干的特色,并未在公司之上设置行政官僚化的集团型控股公司。在岗位配置上,也有点类似于早期的华为。

中科曙光人员构成以技术人员为主,显著继承了中科院的科研意志,就连核心高管,基本都是中科院出身,带有浓重的技术派特色。相比之下,生产人员只有347人,占比11%,似乎与硬件制造的主营业务严重不符,但又能鬼使神差的完成巨大的生产量,可见公司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有多高!

此外,公司销售人员711人,基本是生产人员的两倍,市场端拓展理念也比较入流。销售分支机构遍及30个省市,深入渗透政府、能源、互联网、教育等 50 余个行业,销售体系和渠道管理的都相当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司产品的销售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支持,所以,分布在各个省份的销售团队几乎都是以“技术性销售+社交型销售”的团队形式进行市场拓展。

在管理方面,213人的管理团队,基本把3000人的公司管的稳稳妥妥,这与动辄15%以上管理人员的大多数国企相比,简直是一股清流(中科系也是国企)。

在人才质量方面,中科曙光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高达25%,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高达75%,人才素质属于较高水平,远超天津地区大多数企业。

如此一只高素质团队,薪酬待遇也远超天津市平均水平。18万的技术人员年薪,在天津当地算是很不错了。此外,公司的管理人员平均薪酬高达39万,除了管理人员薪酬高之外,核心高管百万以上的年薪也是拉动平均薪酬的重要因素,毕竟总裁一人薪酬就高达347万。当然,中科曙光的管理效率,完全配得上这种薪酬,毕竟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双份工资也是应该的。

另外,公司对销售人员也相当不错,完全配得上99%的产品去化率。

总体来看,这是一家比较适合工作的公司,至少不会虐待人才。

中科曙光整体情况属于“高创新型白马股”,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经营理念、业务布局和资本运作上,综合评分如下:

【1】 中科曙光在研发、技术、产销量、销售能力方面都相当好,在众多高性能计算机制造企业中能跻身第二梯队,总体实力非常不错;

【2】 公司在战略投资、高新技术孵化、科技型企业孵化、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存在巨大的(概念&盈利&增长)受益基础;

【3】 公司盈利能力非常好,年度5个亿的净利润,已经远远超越基础信息技术设备行业的大多数科技公司,至少业务规模达到了,利润率也稳了;

【4】 公司的管理效率很高,人才结构优良;

【5】 除了上游受制于人的芯片原料,中科曙光其他成本控制都比较到位;

【6】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偿债能力指标低,完全依赖滚动融资和资本运作,这是需要实力和魄力的。一旦换了管理层,能不能玩得转就不能保证了;

【7】 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国内总体经营风险较小。公司风险主要体现在贸易战对上游的限制、无形资产减值和短期现金流风险三个方面;

【8】 中科曙光总体估值水平并不高,在科技股里可以说算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由于服务器制造业被视为次核心科技型行业,资金都去炒新基建、半导体、智能芯片等概念去了。然而,科技股就是科技股,一旦哪天被点名,爆发力还是有的。

综合来看,这是一家“嗅觉灵敏、技术先进、客户守信、管理过硬、销售拼命”的先进计算产业链非核心优质企业(此处指非核心产业链环节)。

中科曙光的市盈率85倍,跟科技型企业起步100倍的市盈率相比,还是弱了一点,这也是非核心技术性产业链环节的悲剧,总体估值比较合理,但行业内比中科曙光估值更低的企业也不少。当然,大盘股估值普遍不会太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中科曙光,业绩增长是大势所趋,能否被炒作只能看运气(价值投资者可以忽略运气)。

当前,中科曙光的概念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与计算机硬件下游客户行业相关的,例如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通讯、基因测序、边缘计算等;第二类是与公司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服务业务)相关的,例如网络安全、大数据、雄安新区、数据中心等;第三类是与公司参控股投资及合作伙伴相关的,例如独角兽概念、参股新三板、创投等。

未来,中科曙光可能还会增加“参股科创板、国产替代、智慧城市、华为鲲鹏”等概念。

2020年,中科曙光的战略重点在“巩固研发和营销优势,大力拓展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务,打造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实现由传统的“设备供应商”向“综合信息系统服务供应商”转型。

坑爷认为,中科曙光的战略规划一气呵成,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当前企业资源和实力背景下,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