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谁提出的 其核心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谁提出的 其核心目的是什么)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4-14 12:04:27110A+A-

“九二共识”是指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省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11月就如何在两岸商务谈判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达成的口头共识。

“九二共识”的由来,是为了寻求和奠定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两岸民间团体获准进行业务协商后,双方有必要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省SEF在港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多次函电往来,最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本质是求同存异。

二。共识:

1.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两岸寻求国家统一的努力;

3.台湾省但书:对一个中国含义的认知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商业谈判中不涉及政治含义。

1987年底,两岸30多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省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两岸交流基金会,这是一个由政府授权的民间中介组织,负责与大陆方面进行接触和谈判,处理官方“不方便、不可用的两岸事务”。为促进与SEF的接触和谈判,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1991年12月16日促成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并授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流和商务谈判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就如何在两岸事务(使用公证书)会谈中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讨论。海协会的基本态度是,两岸交流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应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在商务谈判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就可以回避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达方式也可以充分协商。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与台湾省海基会就如何在两会商谈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

在香港会谈中,海协会提出了五种书面表述,台湾省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五种书面表述。虽然同意两岸公证书的使用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双方都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寻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两会很难就书面表达方案达成一致。在会谈结束时,SEF代表提出了三个补充表述,并提出了最后表述:“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然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证件验证应妥善解决。”还建议“以各自口头声明的形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代表表示,这是这次谈判的主要成果,他将在报告SEF的建议和具体声明后给予正式答复。

“九共识”一词是由大陆方面负责人苏起正式提出的

虽然苏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九二共识”一词的人,但“九二共识”一词的提出是两岸专家学者思想的结晶。

1993年4月,大陆的汪道涵和台湾的顾在新加坡共同举行了“汪辜会谈”,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台湾海峡两岸在隔绝40多年后的首次会面。

“汪辜会谈”是在1992年海峡两岸两会达成“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