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封象的动物是什么生肖(象是十二生肖吗)

找封象的动物是什么生肖(象是十二生肖吗)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5-19 5:43:17125A+A-

今年3月22日,几头野生亚洲象突然“光顾”了云南省普洱市一位村民用来看护咖啡田的简易房屋。屋顶被掀翻,储存的玉米散落一地。幸运的是,村民在接到预警后被及时疏散。4月18日,一头亚洲象“造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在附近逗留了两天才离开.

大象在农田里行走。宸妃摄影/光明图片

近年来,在占国土面积约二分之一的云南省,人们与亚洲象开始了“亲密接触”。据统计,2010年以来,西双版纳共发生野生亚洲象事故6674起,农作物受损面积达2.2万亩。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当地人甚至“谈大象色变”。

然而,人类与大象的冲突不断升级,受害的不仅仅是人类。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在中国,野生亚洲象仅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不到300头。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附录I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少,分布区域狭窄分散,加上近年来“人象冲突”频发,亚洲象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

「人象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实现人类与亚洲象的和谐共生?近日,记者深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少数民族村寨,采访专家、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民,寻找问题的答案。

栖息地已经“撤退”

中国还有野生亚洲象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20世纪50年代仍有疑问。直到1957-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野外调查活动,才完全证实亚洲象仍生活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

1993年,一位英国摄影师利用“陷阱摄影”技术,在西双版纳拍摄到了三头大象的清晰照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局供图

回顾历史,很难想象亚洲象的足迹出现在中国从南到北的广大区域。103010有“南方美人,梁山犀牛,大象”的记载。三国时期流传着“曹冲叫象”的故事,河南省简称“豫”.亚洲象与中华民族共存的印记无处不在。

但从周代开始,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的恶化,亚洲象从黄河流域南迁;春秋时期,分布的北界仍在淮河流域;到了唐朝,已经退到了长江以南;宋朝过南岭时;现在只分布在云南省边境附近的一个小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大象逐渐从云南省德宏州和普洱市消失。亚洲象种群数量下降的历史让北师大教授张莉不知所措:“已经无路可退了!”

2018年研究者在关坪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象。卢英杰摄/光明图片

20世纪以来,亚洲象的重要活动区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中国唯一的保护面积最大、地球上分布最北的热带雨林,但几十年来深受人类生产开发活动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当地大力推广橡胶种植,分割了原有的植被版图。近年来,当地橡胶种植面积稳定,但茶叶种植面积增加,以沟壑雨林为主要活动区域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进一步减少。

“大规模的人类工程开发加剧了大象栖息地的孤岛化。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近亲繁殖导致的种群衰退突出。传统人类和大象之间的缓冲区逐渐消失,大象与人类相遇的几率自然降低

亚洲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被誉为“雨林生态工程师”。他们砍伐森林中的树木和藤蔓,大树倒下小树生长,植被得到更新。站在自然保护区“野象谷”的观景平台上,记者看到,三岔河这种典型的山谷雨林,在几米高的木栈道下面,河岸上的影像路径清晰可辨。

照片由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提供/明亮的图片

它们延伸到哪里,连接到哪里?沈介绍,这里是蒙阳地区东西部的交界处,也是大象来往的必经之路。从地图上看,蒙阳地区就像一只蝴蝶3354“蝴蝶”振翅,衬托出大象扩散的“风”。

根据近几年的观测数据,随着种群的增加,一些曾经生活在勐养地区的象群被分组,有的干脆离开了保护区。前不久,由于有了监测数据,野象群首次进入玉溪市元江县,确认是从蒙阳地区北上的“小断鼻族”。与此同时,亚洲象南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去年,亚洲象时隔40年再次出现在勐腊镇,现在这些大象已经搬到勐腊县关累镇。

为什么大象会分散在自然保护区?在张莉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迁徙,食物和人为干扰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在旱季食物短缺、栖息地压缩等外部压力下,大象会被迫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边走边试。如果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栖息地,他们可能会回来,如果他们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他们可能会呆很长时间。

然而,“人象冲突”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大象以农作物为食。“由于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相对集中、数量大,亚洲象不需要经过大范围的活动就能获得足够营养的食物,这使得亚洲象对喂养作物有一定的依赖性,大象与人类活动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宸妃说。

智能预警初见成效。

栖息地的缩小和食物的短缺使得亚洲象频繁“光顾”人类活动区域成为必然。如何有效处理「人像冲突」?进行了局部勘探。

记者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01号界碑第一次见到王绍宽。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当时正跟着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蒙阳管护办副主任王斌。

固定在树上的红外相机。界碑旁就是象道,向里走几十米是大象摄取矿物质的硝塘,向外退十几步是盘山公路。王少宽的家就在山谷中的倒淌箐村。

王少宽在王斌的指导下检查固定在树上的红外相机。徐谭摄/光明图片

倒淌箐村是保护区核心区外的彝族村寨,20世纪90年代,王少宽的父辈响应政策号召,从世代居住的莲花塘村搬迁出来,将原来的村寨退还保护区,留给亚洲象。村民都知道亚洲象常在附近出没,也有人家的农田时常被大象“光顾”。直到这两年,保护区在村口设立了亚洲象监测智能预警广播设备,才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倒淌箐村口的亚洲象监测智能预警广播设备。徐谭摄/光明图片

2018年,为了更好地对离开保护区、向农田农地和村镇活动的亚洲象开展监测预警,西双版纳州在勐海县建立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天地空防范体系的建立为群众出行、生产劳作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共设有300多台红外相机,其中200多台布设在保护区周边,像一双双眼睛紧盯亚洲象必经的通道。经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确认后,亚洲象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会在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系统App上自动发布。随后,村寨和山上的预警提示广播就会响起。

“当前预警与您位置相距约58公里!”记者下载打开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系统App,发现就在两分钟前,思茅区六顺镇岔河村小组监测到31头亚洲象活动,预警提示象群活动范围内的14个村小组的人们,“注意防范夜晚和凌晨大象进入村庄和周边道路活动”。目前,该App用户量已有20余万户,为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道智能屏障。

倒淌箐附近的避象亭。徐谭摄/光明图片

“听到疑似大象动静的时候就赶紧跑,待到看见它的时候,恐怕就跑不掉了。”王斌所言并非危言耸听,大象身躯高大,远比人类行动敏捷。王斌认为,在公路与象道交叉重叠的地方设置避象亭,也可供村民紧急避险。在倒淌箐村旁,记者就看到一处避象亭——亭子周围被粗钢管围拢,缝隙仅供一人穿过,大象无法通过也难以毁坏。王斌告诉记者,这种避象亭建成两年来,已经有20多人次在此成功避险。

保持人象安全距离才是根本

在科技手段的帮助下,避免人象正面接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冲突矛盾,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实施野象肇事补偿理赔,也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在专家看来,化解“人象冲突”,应以保持人象安全距离为目标,努力实现人象和谐。

鉴于野象对当地庄稼的食物依赖,张立建议,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可帮助深受“人象冲突”影响的社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种大象不喜食且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发展可替代性生计。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云南亚洲象项目工作人员教倒淌箐养蜂村民测试蜂蜜质量。徐谭摄/光明图片

早在2000年,云南省林业厅就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开展了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2020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管护所联合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云南滇云蜜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社区环境友好型补充生计发展项目,落地倒淌箐。在彝族村民张江美家,记者尝到了她当季采集的蜂蜜,醇厚而香甜。经技术人员检测,这些蜂蜜品质高于企业收购标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云南亚洲象项目主管曹大藩帮张江美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不必额外到山林里辛苦劳作,养蜂就能增加2万元的收入。抗象损能力提高的同时,张江美无须整日为外出遇到野象而担心,且每年能拿出一些时间参与有关亚洲象栖息地的恢复工作。

科研人员捕捉到野生亚洲象哺乳的珍贵画面。陈飞摄/光明图片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保持人象安全距离,还要从国土规划、工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更加长远系统的规划和统筹。现有的亚洲象保护区无法覆盖大象所有的栖息分布地,栖息地的碎片化带来了种群隔离和退化。张立建议,借鉴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路,从国土景观尺度为大象修复和提供适宜栖息地。“在建设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时可考虑建立生态走廊带,有利于恢复种群间的交流。”

此外,亚洲象赖以栖息的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固碳、林下经济、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张立建议采用经济学方法重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果勐养保护区范围内9.6%的原生热带雨林植被用来种植橡胶和茶叶,那么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全度,对亚洲象保护影响尤大,将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30%~40%。”可见,如何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需要被进一步审视。

在“象爸爸”的陪同下,2015年被救助的大象“羊妞”正在进行野化放归训练。徐谭摄/光明图片

此行最后一站是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这里自2008年成立以来成功收容救助亚洲象11头,实际存栏8头。中心工作人员有个温暖的称呼——“象爸爸”,他们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悉心照料大象,目标是希望有更多康复个体回归野外。“提高大象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张立表示,面对人类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典型矛盾,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积极尝试,方能促成人类与亚洲象的和谐共生。

“象爸爸”带领亚洲象参加野化训练归来。徐谭摄/光明图片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